你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百科 > 健康宣传 >

健康宣传

【健康百科】不会看血常规化验单?读懂这几个指标


发布时间:

2022-03-21 11:27

  来源: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浏览次数: [field:click/]

       我是一个戴着紫色帽子的采血管,常常用作血常规检查时的采样容器。别看我小小的,细细的,肚内可是大有乾坤呢。在我看似透明的肚子里面,均匀分布着一些细小粉末,这可不是“脏东西”,而是一种称之为“抗凝剂”的玩意儿,听说还有个怪洋气的名字,叫EDTA-K2。这玩意儿可厉害啦,它可以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钙离子失去凝血作用从而达到血液抗凝集的效果。那抗凝又是为了啥呢?当然是为了帮医生获得血液里各类细胞的情况,从而对疾病做出分析判断啦,接下来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吧。
       当一张血常规的报告拿到手时,最直接的就是看是不是有箭头,这些向上或向下的箭头能迅速直观地让大家看出各类细胞与参考范围相比是高了还是低了,从而对整张报告做出整体的判断。
       接下来就要详细看看各类细胞了。首先看的是白细胞,白细胞计数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作为“老大哥”的白细胞也是一个大家族呢,里面还包括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每一个数值的高低都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例如:当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或者降低时,那么此时体内可能存在炎症,同时不排除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数值升高,则可能存在病毒感染。对儿童来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也会存在着生理性升高,需要与病理性升高做出鉴别。当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时,最常见的原因是寄生虫感染、过敏、皮肤病、支气管哮喘等,嗜碱性粒细胞升高也常见于过敏。
       其次再来看红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这几项内容。红细胞计数增高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心脏疾病、干细胞疾患等。红细胞计数减少,则见于急性或慢性失血,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等。要注意,正常男性和女性的红细胞计数存在一些差别,可不能用错了参考范围。
       临床上红细胞的各项数值最常用来评估贫血的情况。当出现红细胞减少时,如果血红蛋白也出现相应降低,那便是存在贫血的现象。根据血红蛋白的含量多少可以对贫血的程度做出判定,数值越低越严重。特别是当血红蛋白含量小于60g/L时,则达到了输血的标准,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最后看的是血小板,别看它名字里带了“小”,它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觑。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和止血,修补破损的血管。数量过多,最大的危害就是容易导致血栓;数量过少,则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危及生命,所以可不能因为它小就小看它呀。
       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会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一天内可有6%~10%的变化。而病理性的血小板计数减少则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化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病理性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则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术后等。值得一提的是,有时候由于抽血未及时混匀,存在EDTA诱导的血小板凝集等原因,我肚子里的抗凝剂也会影响到血小板的计数,这个时候就需要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来进行鉴别啦。
       以上是我作为血常规采血管的一些主要作用,当然,紫色帽子的我还有其他颜色的兄弟,我们下次再来浅浅谈一下。
文/王欣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金坛大道500号
咨询电话:0519-82816099(门诊服务台) 投诉电话:0519-82821553(院办) 邮编:213200
金坛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