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百科 > 健康宣传 >

健康宣传

【健康科普】肝脏低密度灶:早期发现与应对


发布时间:

2025-02-12 16:33

  来源: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浏览次数: [field:click/]

       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其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在肝脏的影像学检查中,如 CT 或 MRI,有时会发现一种异常表现——肝脏低密度灶。这一结果常常让患者感到困惑与担忧,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肝脏低密度灶究竟是怎么回事。
       肝脏低密度灶是指在影像学图像上,肝脏内部出现的密度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区域。它并非一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多种肝脏病变可能呈现的共同表现。
常见的良性肝脏低密度灶
       肝囊肿: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通常在出生时就已存在,只是可能在成年后的某次检查中才被偶然发现。它就像是肝脏里的一个个小“水泡”,囊壁薄而光滑,内部充满液体。大多数肝囊肿生长缓慢,不会引起任何不适症状,对肝脏功能也几乎没有影响,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复查观察其大小变化即可。
       肝血管瘤:也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为海绵状血管瘤。它主要由大量增生的血管构成,质地柔软。多数肝血管瘤患者同样没有明显症状,瘤体较小时对身体无危害。但当血管瘤体积较大(一般直径超过 5 厘米)或生长部位特殊时,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导致右上腹隐痛、腹胀等不适,此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并考虑治疗措施。常见的良性肝脏低密度灶
不容忽视的恶性肝脏低密度灶
       原发性肝癌:这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肝脏恶性肿瘤,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的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长期大量饮酒以及黄曲霉素污染食物的摄入等。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仅表现为肝脏低密度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加剧、食欲减退、体重迅速下降、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等症状。一旦怀疑原发性肝癌,需要进一步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肝脏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尽快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肝脏转移瘤:意味着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了肝脏,并在肝脏内生长形成肿瘤病灶。常见的容易发生肝脏转移的原发肿瘤有结肠癌、胃癌、乳腺癌、肺癌等。肝脏转移瘤的症状和治疗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以及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一般来说,治疗多以控制原发肿瘤为主,同时结合针对肝脏转移灶的局部治疗,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不容忽视的恶性肝脏低密度灶
发现肝脏低密度灶后怎么办?
       如果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了肝脏低密度灶,首先不要惊慌失措。医生会根据低密度灶的大小、形态、边界清晰度、患者的病史(如是否有肝炎病史、肿瘤病史等)以及血液检查结果(如肝功能、AFP 等)进行综合判断。
       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进行增强 CT、增强 MRI 等检查,以更清楚地了解低密度灶的性质。有时还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定期复查:对于一些考虑为良性可能性大的肝脏低密度灶,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进行影像学复查,观察病灶是否有变化。如肝囊肿或较小且无变化的肝血管瘤,一般每 3 - 6 个月复查一次超声或 CT 等检查,以确保其没有增大或出现恶变迹象。
       肝脏低密度灶虽然只是一种影像学表现,但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同性质的肝脏病变。了解其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这一检查结果时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守护肝脏健康。
文/胡晨巍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金坛大道500号
咨询电话:0519-82816099(门诊服务台) 投诉电话:0519-82821553(院办) 邮编:213200
金坛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