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健康百科 >

健康百科

【拆“弹”专家】将藏在腹腔的“定时炸弹”变“哑弹”


发布时间:

2022-01-10 09:34

  来源: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浏览次数: [field:click/]

 74岁的王奶奶突然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家人见状立即把王奶奶送我院急诊就诊,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收住神经外科。所幸出血量不大,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王奶奶前些时日意外触摸到腹部有一个会跳动的肿块,有时还隐隐不适,一直未引起重视,便想着趁这次住院顺便查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接到急会诊通知的血管外科朱小俊医生及时赶到,通过腹主动脉CTA检查显示为腹主动脉瘤

 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外科疾病,被医学界称为藏在人体腹腔的“定时炸弹”。“定时炸弹”一旦“炸”了,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失血性休克,死亡率极高。

 据血管外科朱小俊副主任医师介绍,腹主动脉是人体腹部最粗的一根血管,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后,就像气球一样,随着越“吹”越大,动脉瘤壁也会越来越薄,到了一定程度就像吹气球一样“吹炸”了。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人体的血液就会从这里奔涌出来,极易导致死亡,救治成功率约30%
      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式一种是传统开放手术,采取人工血管重建的方式,创伤面大,出血量多,王奶奶刚刚经历了脑出血,如果再遭遇这种重大手术打击,随时可能死亡。而微创手术方案只需在大腿根部微小切口,将腹主动脉瘤支架植入血管,阻隔病变的动脉瘤体和正常血管,“实际就是给血管加了个‘内衬’”,血管外科朱小俊副主任医师说:“最终实现将‘炸弹’变‘哑弹’。”

 由于病情复杂,近期有过脑出血病史,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血管外科团队商讨后选出最佳手术方案,成功“拆弹”。一期行右髂内动脉栓塞,减少返流,避免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发生内漏,二期为患者进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天后康复出院。

 据了解,王奶奶是高血压患者,日常却并不重视控制血压,而高血压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病因,50岁以上中老年是腹主动脉瘤的高发人群。由于病发前没有任何症状,朱小俊副主任医师建议中老年人的体检中最好加入血管的检查项目,比如腹主动脉彩超,便于提前筛查。比较瘦的患者如果平时就发现自己腹部有“会跳动包块”,则应该及时前往血管外科门诊就诊

文/黄聪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金坛大道500号
咨询电话:0519-82816099(门诊服务台) 投诉电话:0519-82821553(院办) 邮编:213200
金坛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