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介绍 > 新技术、新项目 >

新技术、新项目

【新技术】肿瘤内科上线3CG尖端定位系统,创新服务显成效


发布时间:

2022-06-13 08:23

  来源: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浏览次数: [field:click/]

       “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在静脉治疗领域有了新突破!”日前,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引进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并成功运用了国内最新3CG(sherlock 3CGtipconfirmation system)尖端定位系统加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针对不同的患者与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盲穿置管,还能有效避免和患者接触射线的概率,节约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护理操作流程。”肿瘤科主任表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PICC导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传统PICC置管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要有理想的静脉条件。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评估血管后置管,而对于水肿、肥胖、反复化疗等患者而言,常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低,对无法触及血管的患者需行多次穿刺,可能引起机械性静脉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
       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PICC置入方法,操作者利用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帮助确定血管的位置、深度以及穿刺部位,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血管解剖结构,其损伤小、定位准、大大提高了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并且减少对其他血管及组织的损害。
       金坛第一人民医院从2003年开展PICC至今,先后共有近10名护士取得了PICC置管专科培训证,平均每年成功置管近80余例,为3600多名PICC患者提供维护工作,具有熟练的置管及管路维护操作技术。
       今年我院引进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并成功开展了3CG尖端定位及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术,针对不同的病人与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盲穿置管,还能有效避免护士和患者接触射线的机率,节约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为更多患者提供长期、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为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什么是B超引导下PICC置管?
       所谓B超引导下PICC置管,是通过B超仪探头对目标血管进行评估及穿刺定位,将一根长细且柔软,可以弯曲不打折的导管,从外周大静脉置入到心脏上方的大血管,将导管尖端固定于上腔静脉,为需要中长期输液或者输注刺激性药物的病人提供了一条静脉通道。      
 
3CG尖端定位系统加隧道式PICC技术适应症及优势
       适应症:需要长时间输液的病人而又没有可靠的外周静脉通路可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失败,输注高渗的葡萄糖溶液或脂肪乳溶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需要反复输注血制品等。同时对于病情较重,不宜搬动,转运困难的患者,此技术能够准确高效定位尖端位置。
       优势:1.定位更精准,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近年来,ECG(腔内心电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尖端定位。国内医院陆续开始开展腔内心电图下PICC尖端定位技术。但由于该方法置管中找到P波的最大波幅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想要达到理想的尖端位置并不容易。3CG技术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当P波到达最大振幅时,超声上P波的颜色会从黄色变成绿色,即表明导管尖端到达理想位置,定位更加准确,一次置管成功率更高。在递送导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P波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导管尖端到达PICC最佳位置CAJ。
       2. 导管异位率更低,并发症更少。针对恶性肿瘤,血液疾病、外周静脉通路建立困难等患者,有效避免因导管尖端位置不达标所造成的堵管,机械性静脉炎,血栓,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的风险。
 
文/王慧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本网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 金坛大道500号
咨询电话:0519-82816099(门诊服务台) 投诉电话:0519-82821553(院办) 邮编:213200
金坛人民医院

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