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仅有“头晕、呕吐”症状的患者一场暗藏杀机的急性心梗,一次从乡镇分院到城区总院的无缝接力。近日,在薛埠分院与集团总院上演的这场生命奇迹,生动诠释了区域医共体建设的现实意义。
惊险 15 分钟:基层首诊锁定“沉默杀手‘’
5月19日14时10分,61岁的杨女士因突发头晕、呕吐就诊于薛埠分院。负责分诊的工作人员敏锐捕捉到患者精神萎靡的异常状态,当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接诊的急诊科主任周财俊检查患者血压95/55mmHg,心率仅40次/分,虽无典型胸痛症状,但心电图显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下壁导联ST段抬高,结合GRACE评分极高危结果,经总院急救专家线上会诊后,迅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双绕”机制发力:与死神赛跑的黄金时间
面对基层医院缺乏介入条件的现实,急救团队果断执行“双绕”应急方案:立即给予“心梗急救一包药”,同步启动“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智慧急救模式,迅速将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及急救情况上传至集团总院胸痛群,让总院做好接诊准备。14时50分搭载实时心电监测系统的救护车疾驰向集团总院,车载数据已提前抵达20公里外的导管室。当患者到达时,等候多时的介入团队直接将患者推入手术间,实现从乡镇分院到总院导管手术台的无缝衔接。
医共体显效:基层首诊+精准转诊的生命防线
术后第五天,杨女士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至58%,在心脏康复团队指导下已能自主行走。“我一直以为自己心脏没啥毛病,本以为眩晕症犯了,谁能想到是心梗?幸亏薛埠医院的医务人员细心负责,人民医院的医生技术高超,挽救了我的性命,真的很谢谢他们!”重获新生的杨女士感激地说道。这场成功抢救的背后,是金坛区着力构建的“15分钟急救圈”在发挥作用--薛埠分院作为全区首家设立120急救分站的基层卫生院,承担了“急救守门人”职责;金坛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则发挥区域救治核心作用,为全区患者筑牢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该中心 D-to-B时间(患者入院至血管开通)已缩短至 45 分钟。
不典型症状警示:眩晕也可能是心梗信号
近三年接诊的急性心梗患者中,约18%表现为非典型症状。”周财俊主任特别提醒,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突发眩晕、恶心等症状需高度警惕。自医共体集团成立以来,薛埠分院已通过绿色通道转运至集团总院胸痛、卒中、创伤患者30余例,均获得了有效救治。
文/薛埠分院邵丹丹、周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