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我院心血管内科再次取得新突破!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了一例心脏永久起搏器(希氏束起搏)植入术。这一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在心脏起搏领域迈上了新的阶梯,为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患者吴先生,72 岁,因“反复胸闷三年余加重伴头昏两天”为主诉入院。诊断:心房颤动 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入院后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缓慢心室率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心血管内科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对该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讨论,结合患者高龄,目前还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问题,如果植入普通起搏器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他的心力衰竭状况,认为生理性起搏治疗更符合患者实际临床需求,对后期心功能影响小,改善远期预后。心理性起搏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治疗手段的不足,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由副主任医师何雪松带领的起搏与电生理团队在局麻下为患者行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将心室电极准确的植入患者的心室间隔部位的希氏束,经仔细反复的测量,起搏完全达到生理性起搏,起搏各参数满意,电极固定牢固,起搏器正常工作状态,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的胸闷、头昏等症状立即消失。
据医生介绍,希氏束起搏是将一根电极定位后,再植入在心房和心室电流连接的中转站--希氏束上,起搏该部位,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心室起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希氏束起搏的最大优点在于,起搏器发放的电脉冲刺激先从希氏束下传,沿着左右束支下传,同步激动左右心室起搏。因此,该技术是目前保持房室、双室及室内同步的最生理的起搏方式,避免了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心室收缩不同步,从而达到保护心功能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传统右心室起搏引起的心脏收缩顺序异常和射血效率降低,从而避免长期起搏可能诱发的心力衰竭。
希氏束起搏技术的最大难点在于,希氏束位置非常局限,仅仅数毫米,手术医生在患者开胸的情况下找到它的位置都很困难,更何况还要在心脏搏动的情况下将电极准确地定位在此处,其难度甚大。此外,希氏束起搏需要手术医生除了具备起搏器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心脏腔内电生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文/黄艳